城步县威溪乡“党员教育+”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楚风传媒讯(通讯员陈艳兰)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示范带动作用,城步县威溪乡坚持党建引领,以农村党员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党教+四张课表”“党教+四个课堂”“党教+四个目标”教育新模式,推动助力乡村振兴见实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教+四张课表”,丰富教学内容
威溪乡党校紧紧围绕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实际,根据乡村振兴工作需要,设置威溪乡党校课程表,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农村党员教育“新活力”。
一是设置思想政治课。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摆在党员教育培训最突出位置,以“第一议题”为抓手,助推党的二十大学习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农村党员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农村党员先进性、纯洁性。
二是设置乡村振兴必修课。围绕乡村振兴实际发展,收集整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等供党员学习,做到党员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指导各村制定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
三是设置村“两委”干部履职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工作和底线工作“两大主线”,开展基层党建、乡村产业、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业务培训和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疫情防控、生态环境等底线工作业务培训,推动村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四是设置农村党员技能课。围绕乡村振兴主线和农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农业辅导员”作用,对精准识别出的有一技之长的种养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等实行“师带徒”培养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通过深入田间调研征求村民群众意见,设置猕猴桃种植、藏香猪养殖、楠竹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技术、乡村旅游、电商平台、专业合作社经营等专业技术课程,确保培训主题突出、内容务实管用。
“党教+四个课堂”,创新教学载体
以党员需求为导向,以“四个课堂”为抓手,将党员教育搬到了微党课堂、田间地头、家庭院落、线上平台,有效提高农村党员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一是开设微党课堂。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以“微党课”为平台,通过“党委书记带头讲、两委班子轮流讲、普通党员主动讲”的形式,抓实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学”和“带学”作用,推动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入脑”“铭心”“践行”,开启党建促乡村振兴新篇章。截至目前,讲授“微党课”140余人次。
二是开设田间课堂。突出威溪乡本地楠竹深加工、猕猴桃种植、藏香猪养殖等产业,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技人员和村里“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教学,让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使“眼见”与“实践”相结合,让教育形式更加适合各村里。截止目前,共组织“田间课堂”20余场次,培训农村党员群众3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4项,变简单的“输血”为技术“造血”,真正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推动农村增效、农民致富增收的“引路人”。
三是开设院落课堂。组织专业技人才、乡土人才、返乡创业致富能手,充分利用晚上或农闲时间深入家庭院落,与村民群众围坐在一起,“面对面”“零距离”讲农村法律法规、讲政策业务、讲技术技能,切实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截止目前,召开“院落课堂”20余场次。
四是开设掌上课堂。各村党组织利用学习强国、红星云、村支部党员微信群,开展线上教育培训。让党员干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教育培训,形成全天候“掌上课堂”。
“党教+四个目标”,促进教学成果
紧扣提升农村党员党性修养、致富带头人技能、推动产业发展、服务群众质量“四个目标”,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一是提振“精气神”。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中常学常思、走访实践,以“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提升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传授“致富经”。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能力不断增强,建立拥有563名乡村振兴农村实用人才台账、致富带头人100余人,实现每名有能力的党员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实现家门口就业500余人。
三是扩宽“产业路”。农村党员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本地楠竹资源优势,探索创新“党建+集体经济+帮扶基地+帮扶车间+农户”的楠竹产业发展模式,延伸楠竹产业链,打造“楠竹之乡”品牌效应。建成竹木加工就业帮扶车间6家,就业帮扶基地1家,楠竹深加工厂1家,竹帘加工厂5家。
四是弘扬“好乡风”。农村党员服务奉献意识不断提升,积极主动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五个到户”“为民办实事”等活动,为村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将党员教育与乡风文明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村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