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后: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时间:2023-08-07 17:44:01字体:

老后(1943-2021年),名刘启后,原名孙传宪,祖籍新邵酿溪镇孙家院子。其父为国军飞行员。刘启后两岁丧父,四岁失母。其外祖父刘荣卿将大外孙和二外孙带回六都寨哺养,外祖生有五个女儿,因此将二外孙孙传宪承抚,改名为刘启后。老后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湘文化交流协会艺术顾问、湖南民俗摄影协会荣誉主席。

刘启后命运多舛,外公家人口多,家庭困难,他从小就扯猪草、碎石头、挑沙子挣钱,稍大一些后,他就帮人编斗笠、织草鞋、担砖,或给人家理发、刻章子、织毛衣、印课本、修电筒等等。在艰难的环境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他依然乐观向上,兴趣广泛,无不专精。他尤喜音乐、摄影,在上世纪60年代,他要上山砍两担柴卖,才能买一个胶卷;砍21担柴卖,才能买一把小提琴。即便如此,他乐此不疲。在隆回二中高中毕业后,因家庭出身问题不能上大学。他不服气,还是要参加高考,结果自然归零。此后在六都寨为私人印刷厂打过工,在银行上过班,因为有海外关系,又饱受社会的歧视,但他没有怨天尤人,繁重的工作之余,常常义务为六都寨文化站做事,他不图别的,只要多学点本领。后来县总工会要招职工教师,县文化馆的领导推荐了他。他到县机械厂等地当教师,比大学毕业生教书还要受欢迎,半年后又要他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县机械厂的工人们不肯放人了,几十个人到县委论理: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刘启后我们要定了。工人们挑着箩筐把他的被子行李搬到职工宿舍。刘启后像是掉到了蜜罐里,他车、刨、镗、磨、铣、钳、钻等样样皆学,业余还为工人们补习文化,和工友们一起编剧、谱曲、编排节目、学习摄影。他的艺术生涯,也是从此时开始的。

1976年,老后来到虎形山,他被眼前原始自然的美丽风景和村民的朴实淳厚震撼了。他根据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个人特点,选择了与当今国际摄影文化的潮流相吻合且倍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崇的民俗文化,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家乡民俗文化的挖掘、记录、抢救、整理中。他开始通过自己的文字和影像,将家乡的文化习俗尤其是花瑶的一切向外界传播推介。从此,他利用节假日和其他一切机会,足迹踏遍瑶乡的山水村寨,开始用镜头记录瑶乡的自然景观,积累了大量珍贵详尽的图文资料,并不断地有摄影作品、新闻稿件在国家、省、市赛事中获奖。后来县里安排他专门从事对台工作,他认真扎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了全身心地从事民俗文化工作,他在52岁的时候辞去台办主任职务,一头扎进花瑶大山中。40年多年来,他行程30余万公里,走遍了瑶寨的山山水水,探访了瑶寨的家家户户,将这个民族的生存方式、文化形态及自然环境,挖掘、记录和整理出来。为了解花瑶原生态的结婚习俗,他在瑶山度过了9个春节(花瑶婚礼一般在春节前后)。他走访过上千位瑶家妇女,收集了2000余个挑花图样。

为了全方位地挖掘瑶山的旅游资源,年届花甲的他多次带领瑶山民众到虎形山大峡谷和回家湾瀑布群探险考察。2002年秋,在去虎形山洪口大峡谷探险途中,遭遇长达六个小时的瓢泼山雨,闷雷不断地滚过头顶,山民认为是峡谷中的龙王发怒,老后不顾山民的极力劝阻,未带任何雨具,继续带领大家艰难前行,时而攀上山崖,时而吊落谷底,一直熬到晚上十点,才摸回山寨。为了更好地宣传花瑶,他与著名诗人匡国泰、作家刘鹏共同策划“关于瑶山的对话”活动,邀请一批著名音乐家、词作家到瑶山采风;协助中科院专家组和中南民族大学瑶族学专家组来瑶山考察;自费在省城和全国各地主办花瑶风情展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把家乡的旅游资源编入《中国自助游》和《中国古镇游》等旅游手册。《人民日报》《人与自然》《旅行》《中国故事》《民族论坛》《文化周刊》等多家媒体纷纷以多个专版的形式刊发他反映瑶山风情的图片和文章。在他的努力下,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旅游风向标》栏目、陕西卫视《勇者无畏》栏目、江苏、浙江、南京、广西等电视台、英国BBC台的著名制片人麦克等都来瑶山拍片宣传。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满地花》获国家对外宣传用稿一等奖,《滩头民间木版年画艺术》获国家对外宣传刊物《今日中国》十年用稿总评一等奖,《情系五洲》获中国民俗影协“珍藏奖”摄影大赛一等奖,《歌师傅》获文化部老年题材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老两口》获湖南“三湘新形象”摄影大赛特等奖,并先后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在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对全国艺术摄影家整体素质的首届评审中,老后入围“最高个人成就奖”,并获“世纪群星”荣誉称号。他还出版了《神秘的花瑶》《花瑶女儿箱》《花瑶的石头会唱歌》等多种专著。未曾进过大学的门槛,竟应邀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数十所高等学府,国家机关及大型企业,宣讲家乡璀璨的乡土文明。

到了晚年,为了弘扬家乡的梅山文化,他访问了近200位梅山法师(从20多岁刚抛牌出师的到101岁高龄仍在掌坛施法的长者),跟踪过数十堂古老的法事,收集到上百册秘不外传的手抄经牒复印文本。为了静下心来梳理多年收集到的第一手宝贵的素材,老两口躲进海拔1400高的“东山禅院”,一住就是三四个月……著名作家冯骥才盛赞刘启后,称他是“黄土地真正的默默的坚守者,民间文化的守望者”。老后先后荣获全球华人“2014十大中华文化人物”、全球艺术家联盟“摄影终身成就奖”、CSR中国文化奖2015杰出贡献人物、全国非遗保护十大新闻人物、湖南非遗保护十大杰出人物、湖南省十大道德模范人物、湖南省影协最高荣誉“主席特别提名奖”、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盛世群星”称号。  (陈云鹤)

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admins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更多>>

图片新闻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关于我们 | 网站荣誉 | 团队成员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 2018 - 2023 Chufe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楚风传媒 版权所有.